小小孩生活上的大小事件簿

正值口腔期的小小孩,面對環境中的一切充滿著無限的好奇。無意識的動作隨手的抓握,就將物品往小嘴恣意「品嚐」一下,不管它是否是可以吃的;有時好奇小指頭,不經意就伸入他人張開的小嘴巴,是探索還是無意識的動作?常常讓一旁的大人無解?或者路過看見他人物品想玩,但肢體動作(拿)往往比語言(問)快速。於是就上演迅雷不及掩耳的動作,小手、小嘴路過便留下令人心痛的痕跡。

 

~咬、抓,是要解決當下的渴望~

話說咬人、打人是不對的行為,但對小小孩來說:「這是他們面對當下的問題最快速的動作。」因為當下就是渴望想要。對尚在語言學習期的小小孩,肢體動作是他們唯一的出路,也是他們面對問題的唯一方法。得等語言出來了,用引導的方式來學習面對問題、用口語的表達來做為彼此互動的橋樑,這樣才能將問題給化解掉。若一昧地指責不是、強硬地要求道歉,對小小孩而言內心是恐慌的。

當發生問題了,打罵、生氣、大聲…是無法解決問題,只會反覆複製問題而已。因為對小小孩來說,粗魯不禮貌的行為不是他們的日常,卻不時在日常中上演。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真的不知道錯在那兒?

 

~引導,學習面對問題~

因此在中心,對口語表達逐漸朗朗上口的白雲孩子,會透過繪本、情境的表演來做為媒介。如:我可以摸你衣服上的車子嗎?我們一起玩好嗎?我不喜歡你這樣子對待我。要等待喔!用引導的方式,鼓勵孩子說出他的需求與如何面對問題進行解決。對大肌肉仍在協調中的藍天孩子,得加入肢體的動作。如:抱抱、呼呼。受傷常因一個轉身或者動作太大而造成。透過呼呼抱抱來感受、來作為表達,學習如何溫柔的對待;對正在學習拉、站、走的春綠寶貝,只能大人時時提高敏銳度。因為常常只是一個轉身的瞬間,怎麼寶貝的小手多個齒印?額頭怎麼紅紅的?處在肢體正在練習移動的年紀,只能大人的身手比寶貝快一步,一個箭步能攔住危及的當下。

 

~同理,感同身受~

面對寶貝的意外事件,我們常忘了跟孩子分享:感同身受。這個痛痛爸比媽咪看見會難過,要學習保護自己。當有人要碰你的身體或拿你的物品,要跟對方說:「不可以!我會不舒服!」也不能去碰別人的身體或拿別人的物品,因為別人沒有同意。假如玩具被別人拿走你喜歡嗎?雖然小小孩年紀小,但能感受其中的道理,只是無法說得明白。

 

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事件,誰都不想面對。但它卻是小小孩成長過程中的一堵牆,如何跨越那堵牆,是直接面對?還是想辦法跨越?我們要用大智慧帶小小孩一同成長。

回最新消息
下一則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