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從生活中開啟

學習,從日常中開啟

過了適應期,心安了笑容就出來了。雖然環境中還有新進的孩子正面臨適應,但大小寶貝們已經準備好開啟探索的鑰匙,踏出小腳步玩囉!

 

~學習,從破壞中開始~    

好奇的眼睛、忙碌的小手,開始在環境中探索。用小跑步在環境中遊移,路過必定留下教玩具;小手開始東摸西碰,還不時將教玩具碰在一起,框啷!教玩具壞掉了。在孩子們忙著自由探索的時光,老師們則忙著眼觀四處耳聽八方。一會兒提醒寶貝我們在這裡、一會兒得留心寶貝的動作,一不留神小手將夾子掰斷、核桃敲破、看見他人操作主動加入或直接取走教具等等。

 

於是「遊戲規則」的引導,是每日的日常話語:要溫柔輕輕的知道嗎?要練習等待可以嗎?這一句:知道、可以。掛在小小的嘴巴上,但尚未儲存在大腦。因此,溝通之路還在努力練習中!

 

~從日常,開始一起的練習~

在生活中開啟「一起」的學習,一起喝水、一起看書、一起操作、一起遊戲等等。而在這「一起」的練習過程中,歌聲是媒介、遊戲是架構、老師是橋樑,搭起彼此的互動。一開始的練習,常常是老師說老師的、小小孩做自己的,讓老師們在適應期疲於奔命。

 

但當彼此的連結線逐漸拉起時,只要有一個孩子進入遊戲規則內,第二個就會模仿學習、接下來就像是蝴蝶效應般變成一起了。一起坐著喝水、吃飯,一起坐著玩玩具、一起操作、一起在戶外澆花嬉戲,、。一步步逐漸回歸軌道,開啟日常生活的練習與學習。

 

~時光,開啟陪伴的日常~

當孩子用肢體或語言來表達需要時,老師陪伴協助與解惑;在情緒不安時,陪伴輕拍舒緩心情;發現好玩有趣的當下,一起開心同樂。陪伴不一定要有語言,很多時候靜下心「觀察」也是一種陪伴,而生活中跟隨孩子的腳步,也是老師們在陪伴過程中的另一種學習。

 

從盛夏到初秋,看著孩子們從轉換環境時的不安,慢慢到自己探索教玩具並從中發現樂趣。這一路的變化,我們總覺得是「我們」在陪伴孩子,其實是孩子讓我們學習~如何當大人、當媽媽、當爸爸、當老師。

 

瑪麗亞・蒙特梭利說過:「是孩子造就大人,每個成人都是由自己的童年所塑造出來的。」生活中只要多用「正向」來替代「否定」,用「欣賞」來替代「搖頭」,用一顆童趣的心看待身邊這道最美的風景,會看見孩子們自信的笑容、迎風搖曳的姿態,在這日常中。

回最新消息
下一則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