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在日常生活的練習

藏在日常生活的練習

在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,不外乎吃、喝、拉、睡、玩。清醒時像電池廣告中的那隻兔子活力十足,得不時跟在屁股後做收拾。但熟睡時的粉嫩小臉蛋,彷彿有股魔力般洗滌大人忙碌的疲憊。對這個常常摸不著思緒的小小孩,該如何與他/她互動?如何讓她/他理解遊戲規則?這麼小又該如何引導?相信困惑著爸比與媽咪。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可以自己吃、自己玩、自己、、、。我家的寶貝好像都不會,有時家長比小小孩還焦慮,怕我的寶貝都不會。

 

~成長的過程,要學習相信孩子~

其實,孩子的潛力無窮,只是被我們忽略了。常常在正要模仿練習時,大人把機會給收回了~我幫忙做比較快;在正要開口表達時,大人馬上接收孩子的視覺訊息~直接給予需求,孩子就不用開口了; 在努力快完成時,大人一句話:不是那樣要這樣做,或者沒時間了快快快~催促讓孩子無所適從。

 

我們常常會覺得孩子小,什麼都不會。其實只要給孩子時間做練習、用陪伴代替催促、耐心等待,會看見孩子不一樣的展現。且父母的信任,對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。信任,是學習最大的助力,也是成長過程不可或缺的養分。只要您相信,孩子就做得到。一起來看看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,到底藏有哪些基本能力呢?

 

~春綠的抓握練習~

抓物是日常,放開要學習。小小的手藏著無限潛力,而且也從小手的抓握中,看見自己的能力。更從抓握的練習中,為自己儲備能力。所以小寶貝的身邊要有可以抓握的教玩具,隨手一碰就可以抓起物品,感受物品的感覺:軟的、硬的、毛的,敲一敲還有聲音。因為抓握與聲響,讓寶貝從日常中開啟各種感覺的學習。

 

~藍天的模仿學習~

觀察是日常,動作要學習。1歲多的小小孩,對環境充滿著好奇感,因為好奇吸引小手做觸摸。舀不起來就用抓的、轉不開就用拔的、拔不起來就用敲的,每天都給老師們很多的驚喜待解決。所以學習坐、練習走、輕輕的、慢慢來、一次端一組,從日常中觀察與模仿,在動作裡轉換成練習,就是藍天小小孩每日很重要的日常。

 

~白雲的口語表達~

互動是日常,表達要學習。給機會開口練習表達,是非常重要的日常。學習表達才能讓周遭的人知道需求,練習表達才能將需求體現。且在同儕的互動過程中,因為開口表達讓對方清楚自己的意願,減少糾紛的產生。然而一開始的表達,常會雞同鴨講或者語意不清。只要平時多與孩子做口語的問答練習,鼓勵孩子說出想法,表達自然就會流暢在生活中。

 

只要成人願意給機會、耐心陪伴,您會看見孩子的能力,在這日常生活中。

 

回最新消息
下一則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