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開放的學習空間裡 探索學習樂趣
樂綠地是台灣首家推廣 0-6 歲嬰幼兒親子教育的教學中心,我們致力於提供父母開啟不同的親子教育視野。
嬰幼兒教育
第一品牌
美國AMS國際認證
嬰幼兒課程
0-3歲嬰幼兒親子
國際化的學習環境
豐富多元的
獨立發展的特性
培養幼兒
獨立發展的特性
啟發孩子智能
多元發展
創新環境
領先學習
COURSE
課程資訊
戶外活動
大自然的探索樂趣

生活中的花見小路,藏著大自然的奧妙。小小孩用肢體感覺去觀察,從中發現樂趣。「開心」就是小小孩最快樂的學習。

文化活動
讓孩子從生活中了解植物、動物的成長的軌跡

一顆顆小小的綠豆,靜靜躺在軟綿綿的棉花中。經過噴水灌溉,啵啵啵冒出一株株小豆芽,這就是種植的樂趣!透過親身的體驗、觀察種子成長的奧妙,了解成長的軌跡。

日常生活練習
日常生活的練習,孩子是父母生活中的小幫手

生活,處處是學習。從「洗、端、放」的練習中,儲存生活的能力;從「澆、擦、刮」的練習裡,學習照顧環境;從反覆的練習,將學習融入日常生活中。

水區
玩水是孩子最重要的遊戲

水,是寶貝最愛的操作之一。透過擠壓、舀物的學習還有噴槍的使用等等。從抓握的力道練習中,樂趣就像水嘩啦嘩啦流出來。

科學探索
科學的樂趣在探索

透過一只放大鏡,發現「視覺」的變化;攪拌一杯水,看見物品「溶解」的過程;摩擦一粒氣球,體驗「靜電」的感覺。透過親身的體驗,觀察科學的奧妙之處!

食物的原味
讓孩子帶著五感一起烘焙食物

烘焙就像一場有趣實驗,讓孩子帶著視覺、味覺、嗅覺、觸覺、聽覺體驗;視覺觀察中看見食材變化、觸覺攪拌裡體驗融合的過程、味覺品嚐中發現烘焙樂趣。小手動動,讓食物更美味喔!

健檢活動
定時進行身體健康檢查,我們一起守護寶貝的健康

守護寶貝的健康,是父母安心的來源。定期的健康檢查,守護寶貝成長的發展。有醫生的把關,讓成長過程更輕鬆。
 

基礎動作的練習
小手發現操作的樂趣

日常生活中可見的物品,透過小手~拉、拔、轉、舀、插等動作練習,從中學習手眼的協調與小手抓握的能力,在反覆練習中讓小手肌肉更加靈活。

MONTESSORI
認識蒙特梭利
認識更多
關於蒙特梭利
夏綠蒂蒙特梭利教室
八大領域
NEWS
最新消息
從分離與依附中,練習放手與接納
2025-09-03

從出生到進入托嬰環境,過程是一次次的分離與依附。初生,是第一次與母體分離;吸吮,是再一次與母體依附。分離的當下是哇哇哭,吸吮的當下是緊密用盡全力的依附。而成長就是透過一次次的分離與依附,從中學習接納與練習生活的技能,為自己的下一個階段儲存養分與能量。 8~9月,是每個大小寶貝們很重要的時節。有升班的寶貝,要進入好奇已久的新環境與開啟新的體驗;也有全新加入的寶貝,要從「家」進入「小團體」是人生的初體驗。在適應的過程中,有不安與慌張、也有好奇與想像。面對新事物的接納,寶貝們需要時間的醞釀與耐心的陪伴。 此時的分離,是寶貝們最重要的關鍵期。「分離」是為進入下一個學習做準備,是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階段。要與熟悉的人、事、物說再見,要從「心」建立新的依附關係。每一步的開啟,都將是全新的開始。而依附的開始,則從抱抱中開啟。   ~用抱抱,打開小小心房~ 當進入新的環境與互動之人雖有數面之緣,但情感的連結線尚未緊密,心中的忐忑也隨之而來。 因此大手的抱抱與輕柔的兒歌,陪伴舒緩一顆緊張的心。在手心的牽引下、從聲音的陪伴中,慢慢打開小小心房。一起從教玩具的抓握中,玩出好心情。一段新的依附關係,就在時光的醞釀下萌芽生根,而緊繃的小臉蛋也逐漸笑顏開,在這日常生活中。   ~適應需要時間,相處需要時間的累積~ 嬰幼兒對人事物的「接受」,是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。先用視覺做「觀察」、再用聽覺觸覺做「感受」最後才互動在一起。這過程需要時間的給予、心情的適應與經驗的累積。對嬰幼兒來說,適應需要時間,且每一次的互動,都是全新/心的開始與體驗。   ~成人學習放手,嬰幼兒學習接納~ 我們都知道,成長的過程是一連串的分離與依附。分離雖是難過,但我們知道寬廣的世界正等著寶貝去探索。所以面對每一次的分離與淚眼婆娑的寶貝,我們都要練習放手,用溫柔堅定的心告訴寶貝:開心的玩!爸比媽咪會在這等你(妳)!面對頻頻回首的寶貝,爸比媽咪溫柔堅定的眼神,是寶貝前進最大的動力,而老師也在這適應期不斷調整銜接的方向。彼此的信任與理解,才能讓這條連結線更堅韌。所以在這適應時期,爸比媽咪學習放手、寶貝學習接納、老師努力搭起橋樑,一起加油喔!

繼續閱讀
⼀起進班觀堂去
2025-08-03

觀堂,是家長既期待⼜好奇的名詞,且對「⼯作」充滿著想像。 曾在藍天觀堂過的家長,期待看孩⼦在⽩雲的表現;不曾觀堂過的 家長,則好奇孩⼦們怎麼「⼯作」,⼼中有好奇、有想像、也想解 惑?那就進班⼀起觀堂去。   ⼀個環境的養成,需要時光的醞釀。 ⼀個作息的規律,需要⽣活的練習。 ⼀個教具的操作,需要反覆的學習。   玩,是孩⼦很重要的⽇常。但⽇常的養分也必需補⾜,這樣才能 樂在其中。且孩⼦的學習,不是單向的過程,⽽是傾注⼼⼒雙向的 互動。透過溝通,讓我們了解孩⼦的需要;分享,讓我們看⾒孩⼦ 的亮點。簡單的分享之後,⼀起進入操作環境。   ~⼯作是什麼?孩⼦會⼯作嗎?~ 在尚未開⾨之前,先透過玻璃⾨窗觀看孩⼦在做什麼?⼀開始家 長⼀個個墊⾼腳尖,從⾨窗觀看孩⼦在做什麼?在哪裡?⼀發現孩 ⼦的蹤跡臉上立刻浮現開⼼的笑容。雖然還想再看但後⾯還有伸長 脖⼦等待的家長,於是退後讓其他家長也⼀探究竟。當看⾒寶⾙獨 ⾃操作教具或跟老師⼀起互動的畫⾯,家長的⼼情既開⼼也複雜, 因為這是無法想像的畫⾯,和在家的模樣截然不同。 進入現場在孩⼦們尚未發現時,家長們⼀個個蹲坐靜靜地觀看孩 ⼦們⼯作。看⾒孩⼦們各⾃做⾃⼰的事,在輕柔⾳樂的伴隨下,只 聽⾒搬運走動或者互動的聲響,這就是⼯作也是孩⼦的⽇常。不經 意的當下四⽬相對了,孩⼦的眼中有驚喜、有疑惑?在⼀個抱抱下 親⼦觀堂正式上場,孩⼦帶著爸爸媽媽或阿公阿嬤開始今⽇的操 作。   ~⼀場⼩⼩市集正式上場~ 有搬運教具做操作與介紹、有介紹⼩朋友的名字讓家長終於知道 誰是誰、有害羞窩在媽媽懷中、也有緊張不動的孩⼦,沒關係喔等 孩⼦情緒舒緩後再互動。 這⼀場觀堂讓家長們看見:寶⾙長⼤了!除了教具的操作,也從 互動中看⾒「主動性」主動搬運教具做操作,主動找尋想做的⼯ 作;看⾒「反覆性」反覆操作教具,即使過程⽬光被⾝旁的聲⾳吸 引,但⼩⼿的教具仍持續在操作;看⾒「收拾與歸位」雖然沒放對 櫃⼦,但這是在家裡無法想像的畫⾯。 在這場觀堂中,爸爸媽媽看⾒孩⼦不⼀樣的⽇常,有欣慰的表情 也有疑惑的⼼情,為何在中⼼可以在家不⾏?原來只要給孩⼦製造 機會,讓孩⼦做練習孩⼦⼀定是可以的。再透過實質的⿎勵與真誠 的讚美,讓孩⼦相信他/她是可以的。在時光的醞釀下,⼀定會⽔到渠成。   ~陪伴讓成長道路更踏實~ 無論工作或操作,都是做中學。而這也是夏綠蒂想要傳達的信念,用「蒙特梭利」教育理念,讓孩子為自己做準備。給孩子預備好的環境,孩子會從中學習累積成生活的經驗。而最棒的學習,是站在孩子的角度「一起」看這世界。謝謝爸比媽咪今日的參與,看見孩子的亮點陪伴她/他,一步步踏穩腳步邁向獨立之路。

繼續閱讀
從遊戲中,開啟五感的樞紐
2025-07-03

小小孩的學習,都是從遊戲中開始。一開始的互動都是用視覺做觀察,接著再一步步融入其中。而「遊戲」就是最好的代名詞,一聽見關鍵字:遊戲。在小小孩的心中就打開感官的樞紐,因為要開始玩囉!   ~日常,是最棒的練習場~ 當老師拿出籃子假裝是垃圾車準備收垃圾了,小小孩就會開始將地上的球或車撿起來放入籃子,收拾就在遊戲中完成;當要轉換環境一句:準備搭火車了。小手搭住他人肩膀在汽嗆汽嗆聲中前進,移動的過程彷彿乘坐一列小火車;當老師唱著:小腳腳打叉叉小手手擺腿上,小小孩就知道準備工作了。這些互動在小小孩的心中就像是一場遊戲,從玩樂中完成大人設定的目標。   ~視覺,看見生活的亮點~ 當孩子一睜開眼睛,就不停用視覺在搜尋,從觀察開啟一日的作息。窗外藍藍的天空,哇!有小鳥耶!在大碗公內滴入藍色的顏料水,霎那間水面浮現霧矇矇的雲朵,再滴入黃色的顏料水,原本藍色的雲朵變成綠色了。把小紙花瓣摺起來放入水中,花開的瞬間像是一場視覺饗宴。因為視覺看見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亮點。   ~觸覺,感受生活的變化~ 水,是最好玩的教具。當小手碰觸的水,無論是洗手還是操作,都令孩子十分樂在其中。當小手擠壓海綿,水珠從指縫迸出。當小手抓握冰塊,手心的溫度讓冰塊變成滴滴答答的水滴,順著手心流下。一樣都是水卻有各種不同的觸感,讓孩子從觸覺中感受來自生活的變化。   ~聽覺,聆聽生活的音調~ 窗外風吹樹搖曳,偶爾夾雜幾聲鳥叫聲、摩托車呼呼聲、救護車歐伊歐伊聲,特殊的聲響常引起室內小小市集的關注,這是什麼聲音呢?也從聲音的聆聽中認識各式物品名稱,因聲音連結日常生活的作息。聽,這是什麼聲音?用遊戲的方式帶孩子們聆聽生活的音調。    ~味覺,品嚐生活的美味~ 吃,是很重要的日常。從完整的食物開啟「味道」的起源,因為是自己動手撕開或剝開、切開,當食物入口的那瞬間,美味就是食物的代名詞,因參與其中讓口中的味覺更添滋味。當孩子對食物沒動力時,就讓他/她自己動手試試剝切食物,過程會引起味蕾的跟隨,品嚐一口生活的美味。    ~嗅覺,聞聞生活的氣味~ 氣味因人而異,對孩子而言更為明顯。轉開瓶蓋嗯~這是什麼味道?環境中的嗅覺瓶、瓶瓶罐罐,瓶內的氣味會吸引孩子努力轉開或打開聞一聞。喜歡的就湊近口鼻用力吸幾口,若是似曾相識的氣味還會開心做分享。因為嗅覺,孩子連結生活中的氣味。 學習,是透過感官而來。陪孩子從遊戲中一點一滴打開五感,開啟學習的好奇之心。  

繼續閱讀
文化的體驗~從生活中開啟
2025-01-14

文化的體驗~從生活中開啟    一聽見「文化」彷彿像走入時光隧道的感覺。其實,嬰幼兒的文化跟日常是息息相關的。那生活中有哪些文化的連結呢?節慶~慶生會、母親節/父親節的卡片製作、萬聖節的扮演、環境的布置等等,傳遞開心的氛圍;成長~從動物的模型看見成長的序列,從種綠豆觀察發芽長葉,從觀察中連結成長的過程;食物~從剝切蔬果的過程,看見種子的不同;棲息地~透過模型的配對練習,看見高山海洋因棲息地的不同,連帶腳印也不同;光影~透過光影從中認識白天與黑夜,因光影的轉化作息也會不同。原來,文化就存在嬰幼兒的生活中。從嬰幼兒的角度出發,用探索的心情、體驗的方式,從各式的活動中,拉起與「文化」相關的那條線。  ~節慶~     慶生會,每個月最熱鬧活動,也是每個寶貝最重要日子。抓週,是小小孩人生的大事之一。面對琳琅滿目的新奇物品,視覺~左瞧右看、觸覺~隨意觸摸,到底要抓哪個呢?有的不假思索直接抓取,有的左思右想遲遲不出手,讓一旁的爸比媽咪比寶貝更熱情參與。慶生會,是可以大大方方吃蛋糕的時光。雖然小手跟著生日快樂歌拍節奏,但視覺圍繞著眼前的蛋糕,有時小手忍不住快速戳一下蛋糕,趕緊放嘴巴~臉蛋露出滿足的笑容。歡樂的氛圍加上甜蜜的滋味,是慶生會的美好印記,拉起小小孩與文化的連結線。萬聖節/耶誕節,一場變裝遊戲。從變裝中滿足想像的空間,雖然源自西洋,但地球村的時代,已經是同樂的代名詞。  ~互動~     透過一粒地球儀當媒介,這粒小球包含整個地球村,而我們身處其中。雖然台灣只是地球儀上小小的一點,或許孩子無法理解那麼一點點怎麼住人?然而我們想傳遞的訊息是:世界是很大的。等長大去走走看看。視野開拓了,想法就會不同。從一張動物大地圖,認識動物的棲息地。在配對練習中,將大象、長頸鹿、北極熊、企鵝、鯨鯊等等動物模型,依照圖形做對應練習,原來陸地是動物們的家,海洋是鯨鯊魚的家。一邊配對一邊認識這世界,小腦袋瓜也慢慢植入這張世界大地圖。期待有日親身體驗這個美好世界,探索各國文化的生活點滴。  ~自製教具~     老師們運用多元的素材自製「文化」教具。從無到有、從想像中加入創意巧思。在「手工」的製作下,將「文化」的精髓發揮到淋漓盡致。讓「文化」不再高深莫測,而是趣味橫生。從文化的自製教具裡,看見老師們的用心與巧思,更發現老師們給孩子,一個不一樣的「文化」饗宴,就從生活中開啟。    

繼續閱讀
溫柔、專注的陪伴
享受親子共學時光
如欲瞭解詳細課程資訊歡迎線上報名參觀
立即報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