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品牌
嬰幼兒課程
國際化的學習環境
獨立發展的特性
獨立發展的特性
多元發展
領先學習
生活中的花見小路,藏著大自然的奧妙。小小孩用肢體感覺去觀察,從中發現樂趣。「開心」就是小小孩最快樂的學習。
一顆顆小小的綠豆,靜靜躺在軟綿綿的棉花中。經過噴水灌溉,啵啵啵冒出一株株小豆芽,這就是種植的樂趣!透過親身的體驗、觀察種子成長的奧妙,了解成長的軌跡。
生活,處處是學習。從「洗、端、放」的練習中,儲存生活的能力;從「澆、擦、刮」的練習裡,學習照顧環境;從反覆的練習,將學習融入日常生活中。
水,是寶貝最愛的操作之一。透過擠壓、舀物的學習還有噴槍的使用等等。從抓握的力道練習中,樂趣就像水嘩啦嘩啦流出來。
透過一只放大鏡,發現「視覺」的變化;攪拌一杯水,看見物品「溶解」的過程;摩擦一粒氣球,體驗「靜電」的感覺。透過親身的體驗,觀察科學的奧妙之處!
烘焙就像一場有趣實驗,讓孩子帶著視覺、味覺、嗅覺、觸覺、聽覺體驗;視覺觀察中看見食材變化、觸覺攪拌裡體驗融合的過程、味覺品嚐中發現烘焙樂趣。小手動動,讓食物更美味喔!
守護寶貝的健康,是父母安心的來源。定期的健康檢查,守護寶貝成長的發展。有醫生的把關,讓成長過程更輕鬆。
日常生活中可見的物品,透過小手~拉、拔、轉、舀、插等動作練習,從中學習手眼的協調與小手抓握的能力,在反覆練習中讓小手肌肉更加靈活。
藏在日常生活的練習 在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,不外乎吃、喝、拉、睡、玩。清醒時像電池廣告中的那隻兔子活力十足,得不時跟在屁股後做收拾。但熟睡時的粉嫩小臉蛋,彷彿有股魔力般洗滌大人忙碌的疲憊。對這個常常摸不著思緒的小小孩,該如何與他/她互動?如何讓她/他理解遊戲規則?這麼小又該如何引導?相信困惑著爸比與媽咪。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可以自己吃、自己玩、自己、、、。我家的寶貝好像都不會,有時家長比小小孩還焦慮,怕我的寶貝都不會。 ~成長的過程,要學習相信孩子~ 其實,孩子的潛力無窮,只是被我們忽略了。常常在正要模仿練習時,大人把機會給收回了~我幫忙做比較快;在正要開口表達時,大人馬上接收孩子的視覺訊息~直接給予需求,孩子就不用開口了; 在努力快完成時,大人一句話:不是那樣要這樣做,或者沒時間了快快快~催促讓孩子無所適從。 我們常常會覺得孩子小,什麼都不會。其實只要給孩子時間做練習、用陪伴代替催促、耐心等待,會看見孩子不一樣的展現。且父母的信任,對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。信任,是學習最大的助力,也是成長過程不可或缺的養分。只要您相信,孩子就做得到。一起來看看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,到底藏有哪些基本能力呢? ~春綠的抓握練習~ 抓物是日常,放開要學習。小小的手藏著無限潛力,而且也從小手的抓握中,看見自己的能力。更從抓握的練習中,為自己儲備能力。所以小寶貝的身邊要有可以抓握的教玩具,隨手一碰就可以抓起物品,感受物品的感覺:軟的、硬的、毛的,敲一敲還有聲音。因為抓握與聲響,讓寶貝從日常中開啟各種感覺的學習。 ~藍天的模仿學習~ 觀察是日常,動作要學習。1歲多的小小孩,對環境充滿著好奇感,因為好奇吸引小手做觸摸。舀不起來就用抓的、轉不開就用拔的、拔不起來就用敲的,每天都給老師們很多的驚喜待解決。所以學習坐、練習走、輕輕的、慢慢來、一次端一組,從日常中觀察與模仿,在動作裡轉換成練習,就是藍天小小孩每日很重要的日常。 ~白雲的口語表達~ 互動是日常,表達要學習。給機會開口練習表達,是非常重要的日常。學習表達才能讓周遭的人知道需求,練習表達才能將需求體現。且在同儕的互動過程中,因為開口表達讓對方清楚自己的意願,減少糾紛的產生。然而一開始的表達,常會雞同鴨講或者語意不清。只要平時多與孩子做口語的問答練習,鼓勵孩子說出想法,表達自然就會流暢在生活中。 只要成人願意給機會、耐心陪伴,您會看見孩子的能力,在這日常生活中。
萬聖節變裝音樂義賣會 時序進入10月中,發現老師們的頭髮也別上小魔角、小蜘蛛、小南瓜、、等飾品,同時也討論「萬聖節」該怎麼裝扮?早上下午接送時,環境裡響起輕快的MT音樂,家長的義賣物資也陸陸續續送達中心。某天傍晚全部老師集結在活動中心彩排、環境布置,讓諾大的活動中心處處妝點著巧思。而這一連串的準備都是為了10月18日這場音樂義賣會。期待與您同樂在這一場音樂義賣會。 ~變裝的時刻,歡樂的時光~ 星期六的早晨,每個老師變裝展現不同於平時的風貌,環境中輕快的MT音樂伴隨著雞蛋糕的香氣,迎接魚貫而入的大小朋友們。看見家長們的用心裝扮,無論是頭上的裝飾品還是身上的扮演衣物,一踏入會場就讓老師們發出陣陣驚嘆聲!在Hello Song的樂聲中,用拍手的節奏中進入「萬聖節」的音樂會。MT的音樂也是孩子們的日常,所以今日就跟著孩子一起搖擺吧!台上中式裝扮的Ariel和Amy,唱著歡樂的MT歌曲,看似不搭嘎的組合,卻營造出最歡樂的氣氛,帶著大小寶貝們一起同樂其中。 ~愛心的凝聚,傳遞善的因緣~ 前方是歡樂的MT歡唱,後方是來自許許多多家長的愛心捐贈物資,所集結而成的環保市集二手愛心義賣。物資的收集,是愛心的凝聚;一起做公益,是善的傳遞。「美善基金會」謝謝大家,幫孩子種下一顆善的種子,協助早療的孩子。 地攤上玲瑯滿目的商品,吸引孩子與家長的目光,在老師的邀請下一起來共襄盛舉做愛心。雖然是小小市集,但應有盡有當然最吸引孩子的是~玩具,而家長則思考著可以給孩子買些什麼?這時老師就使出專業的態度,面對家長的提問。如:孩子4個月可以玩什麼?布書非常適合且價錢漂亮,一個銅板就可以買1-2本,爸爸幫寶貝選了好幾本;這個小樂器可以給小貝比玩嗎?當然可以。讓小貝比抓握小鼓棒把小鼓湊近敲一敲,小貝比笑了成交。這個辦家家酒玩具不錯,可以當孩子下個月的生日禮物喔!這件衣服尺碼多大?孩子目前穿80那就一起找一找合適的尺寸。老師這雙鞋多大?可以帶寶貝來試穿看看喔!還有小孩選了布偶付了錢,又回到攤位繼續挑選一個又一個,小手緊抱樂器堅決不肯離開,讓爸比笑著猛搖頭。人潮聚集越來越多,攤位上老師更加賣力做介紹,奶奶與爺爺也開始加入選購,相中目標物這個我家寶貝有需要,謝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帶孩子一起做公益喔! ~小小孩,也可以做公益~ 當比較大的孩子選取自己想買的物品,請爸媽讓孩子自己拿錢投入義賣箱,並在收據上塗鴉以示簽名。雖然只是小小動作,對孩子而言這是一份尊重,因為做公益不論年齡。 這場義賣所得會全數捐給「美善基金會」,會中吳神父也來環保市集走走看看,並謝謝大家的參與。這場萬聖節音樂義賣會,在大家熱情的參與下圓滿落幕。最後在Goodbye song的歌聲中說再見~明年見囉!
學習,從日常中開啟 過了適應期,心安了笑容就出來了。雖然環境中還有新進的孩子正面臨適應,但大小寶貝們已經準備好開啟探索的鑰匙,踏出小腳步玩囉! ~學習,從破壞中開始~ 好奇的眼睛、忙碌的小手,開始在環境中探索。用小跑步在環境中遊移,路過必定留下教玩具;小手開始東摸西碰,還不時將教玩具碰在一起,框啷!教玩具壞掉了。在孩子們忙著自由探索的時光,老師們則忙著眼觀四處耳聽八方。一會兒提醒寶貝我們在這裡、一會兒得留心寶貝的動作,一不留神小手將夾子掰斷、核桃敲破、看見他人操作主動加入或直接取走教具等等。 於是「遊戲規則」的引導,是每日的日常話語:要溫柔輕輕的知道嗎?要練習等待可以嗎?這一句:知道、可以。掛在小小的嘴巴上,但尚未儲存在大腦。因此,溝通之路還在努力練習中! ~從日常,開始一起的練習~ 在生活中開啟「一起」的學習,一起喝水、一起看書、一起操作、一起遊戲等等。而在這「一起」的練習過程中,歌聲是媒介、遊戲是架構、老師是橋樑,搭起彼此的互動。一開始的練習,常常是老師說老師的、小小孩做自己的,讓老師們在適應期疲於奔命。 但當彼此的連結線逐漸拉起時,只要有一個孩子進入遊戲規則內,第二個就會模仿學習、接下來就像是蝴蝶效應般變成一起了。一起坐著喝水、吃飯,一起坐著玩玩具、一起操作、一起在戶外澆花嬉戲,、。一步步逐漸回歸軌道,開啟日常生活的練習與學習。 ~時光,開啟陪伴的日常~ 當孩子用肢體或語言來表達需要時,老師陪伴協助與解惑;在情緒不安時,陪伴輕拍舒緩心情;發現好玩有趣的當下,一起開心同樂。陪伴不一定要有語言,很多時候靜下心「觀察」也是一種陪伴,而生活中跟隨孩子的腳步,也是老師們在陪伴過程中的另一種學習。 從盛夏到初秋,看著孩子們從轉換環境時的不安,慢慢到自己探索教玩具並從中發現樂趣。這一路的變化,我們總覺得是「我們」在陪伴孩子,其實是孩子讓我們學習~如何當大人、當媽媽、當爸爸、當老師。 瑪麗亞・蒙特梭利說過:「是孩子造就大人,每個成人都是由自己的童年所塑造出來的。」生活中只要多用「正向」來替代「否定」,用「欣賞」來替代「搖頭」,用一顆童趣的心看待身邊這道最美的風景,會看見孩子們自信的笑容、迎風搖曳的姿態,在這日常中。
動物,在嬰幼兒的日常中,存在感非常重要。無論是天上飛的、地上走的還是水裡游的,都可以瞬間吸引孩子們的目光。也因為大部分的動物都只能遠觀,除非是家中的寵物。因此在互動上只能透過視覺做觀察、用「模型」做觸摸、在「聲音」中做連結。 孩子對動物的熟悉感來自模型,所以在一開始的互動上,因為它不會動隨手一丟、用力一放、或者直接拔掉尾巴,動作會粗魯些。於是如何愛護便是日常的練習,學習輕輕溫柔的對待,因為它也是我們的好朋友喔! 夏日的小嬌客~獨角仙 生活中的動物,最熟悉莫過於貓、狗、鳥、魚等等。而環境中擺放著隨手可拿的動物模型,讓孩子們做連結。孩子對動物的熟悉,就從模型的觀察與觸摸中認識。當環境中出現會動的「昆蟲」,那會是怎樣的畫面呢?是驚喜?還是驚嚇?常常驚嚇大過於驚喜吧! 在夏日時光,環境中來位小嬌客~獨角仙。當牠靜靜躺在昆蟲箱內,吸引好奇的眼睛、蠕動的小手,隔著透明箱想喚醒這位小嬌客。一旦小嬌客舞動著肢體,當下讓孩子們尖叫聲四起,牠怎麼會動呢?即使老師將牠放在手心給孩子們近距離做觀察,好奇的眼只想遠觀、蠕動的小手瞬間變安靜的小手,觸摸牠需要很大的勇氣。因為小嬌客的蒞臨,也給孩子們來一場對動物「愛護與尊重」的活動,生活中所有的物品,無論是有生命或者只是模型,都應該要被溫柔的對待。 所有的學習,應該是從小培養。只要生活中我們示範良好的身教與言教,孩子們會看會模仿。 「尊重與對待」要從我們做起,以身作則做孩子最棒的示範者。或許當孩子們長大之後,有些美麗的景物不再,如:美麗河川、動物身影。但只要我們願意付出一點點,一定會留下痕跡。因為所有的付出,都是為了下一代。 在「世界動物日」這天,帶著孩子一起學習「溫柔的對待與尊重的態度」,將好的習慣與態度逐漸成為我們的日常。
享受親子共學時光